评论交流

浙昆《十五贯》诞生记(连载二) “国风”担纲《十五贯》

出处:宣传部  文字:徐宏图  编辑:管理员  时间:2022-02-28
字体:放大 缩小

“国风昆苏剧团”担纲演出改编本《十五贯》是历史赋于它的重任,决非有人所说的“偶然”,而是昆曲“遇难获救”的契机与必然。理由有三:

“国风”复苏的大势使然。1949年5月浙江解放,朱国梁领班的“国风苏昆剧团”落地嘉善县,有了扎根之地。1951年秋末,在嘉兴地区举办的戏曲会演期间,为配合抗美援朝,剧团首先演出朱国梁据抗金故事改编的大戏《靖海怒潮》(又名《光荣之家》),饰金兀术的沈传锟等名角广受赞扬。接着又演出由周传瑛导演的《渔家乐·端阳》,周传铮擫笛,沈传锟、周传瑛、王传淞、包传铎饰演四渔夫。字正腔圆的歌唱,惟妙惟肖的表演,使台下观众鸦雀无声,曲终时报以热烈的掌声,得到在场领导的青眼相加,是年剧团于嘉兴地区获准登记。1953年1月,由周传瑛改编的《牡丹亭》参加杭州市戏曲会演,再获好评,本团获准落户杭州。是年秋,京剧名家唐韵笙来杭演出,他要求向昆剧观摩学习,于是剧团组织了为唐演出的专场,所演全是昆剧折子戏,其中王传淞主演的《下山》最为唐所赞赏,演出结束后,唐赠送大幅锦旗以示谢意。从此,昆剧在浙江开始复苏。1954年7月,为纪念洪昇逝世二百五十周年,由张宗祥发起,田汉、洪深促成,邹大憨执笔、周传瑛执导、李荣圻司笛的《长生殿》排练上演。 9月,剧团赴上海参加华东地区戏曲观摩大会演出,又获好评。这是一个大胆尝试的改编本,全剧采用《定情·赐盒》《进果》《鹊桥·密誓》《小宴·惊变》《骂贼》《埋玉》,以揭露封建统治者为追求享乐,不顾百姓的疾苦。是年,剧团改名“浙江国风昆苏剧团”,属民营公助性质,改“苏昆”为“昆苏”,是表示以演昆剧为主。1955年11月,在杭州东坡剧院举行昆曲观摩演出,又对参演剧目《长生殿》作了更大胆的改编,分别在《进果》后增加《舞盘》《傍讶》;在《密誓》后加《边报》,删《骂贼》,以突出以李、杨爱情悲剧的主线。除本剧外,还献演了《牡丹亭》“闹学”“游园惊梦”,《连环记》“议剑”“献剑”“小宴”,《西游记》“借扇”,《寻亲记》“茶坊”,《跃鲤记》“芦林”,《吕蒙正》“评雪辨踪”,《贩马记》“桂枝写状”等。其中《太白醉写》《断桥》等剧停演近二十年,俞振飞、朱传茗、华传浩、郑传鉴、方传芸、汪传钤等应邀来杭同台演出,名声大振。可见,《十五贯》正是在昆剧走向更大复苏的背景下改编演出的。

二是“国风”及其前身长期演出《十五贯》经验的结晶。早在清光绪十六年10月15、16日,大雅班于上海三雅园分别演出前、后本。前本为《义全》《别弟》《邻疑》《得环》《摧花》《饵毒》《陷辟》《商赠》《归家》《杀尤》《皋桥》《审问》《朝审》《男监》《宿山》《女监》等16出;后本为《批斩》《见都》《踏勘》《访鼠》《测字》《义诉》《审豁》《谒师》《拜香》《刺绣》《订婚》《双圆》等12出,合计28出,不仅比原著多出两出,且出目名称除少数几出外,其余均作了改写。民国十四年,经沈月泉、沈斌泉、吴义生、尤彩云传授,“传”字辈于上海徐园演出时又作了较大的改删,包括《商赠》《杀尤》《皋桥》《审问》《朝审》《宿庙》《男监》《女监》《判斩》《见都》《踏勘》《访鼠》《测字》《审豁》等14出,号称《全本十五贯》。1953年秋,国风苏昆剧团在杭州“人民游艺场”演出时,又作了删改,删去《宿庙》《女监》两出,并安排了最佳的演出阵营:周传瑛饰演况钟,王传淞饰娄阿鼠,龚祥甫饰熊友兰,朱世藕饰熊友蕙,张世萼饰苏戌娟,包传铎饰都爷,周传铮饰尤葫芦,蒋笑笑饰演陶复朱,取得颇好效果。此后,继续边改边演,直至1955年11月黄源陪张骏祥于杭州劳动剧场观看时,仍在不断的完善之中。此剧使他们耳目一新,遂毅然做出取代《牡丹亭》的决策。这本不断演出与完善的《全本十五贯》,正是1956年演出本据以改编的底本,连演出阵营也大部袭旧。可见新编《十五贯》成功演出,除了黄源、陆定一等领导的慧眼及时发现外,主要还是昆剧“传”字辈艺人及其前辈长期演出与不断实践的结果。

三是贯彻“双百”方针与“推陈出新”方针的结果。昆剧传统剧目如何通过改编而获得当代生命,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一个难题。早在1942年4月,毛泽东为延安平剧院成立题词时,即提出了“推陈出新”的方针。1951年,在中国京剧院成立时,毛泽东再次重申并向全国提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昆剧《十五贯》正是在这个方针的指引下取得成功并成为表率的,因此,它成功的意义远超其本身。这次改编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改编者善对原著。原著《双熊梦》本来就是一本比较优秀的传统剧目,历来盛演昆剧舞台,直至“传”字辈的艺人仍作为看家戏搬演,唯原著采取两条线索头绪较紊乱,场次也过于纷繁。针对这种情况,改编者对原著并没有采取简单的否定、剔除的粗暴做法,而是本着尊重、选择、提炼的精神,从原著2卷26出中提炼为8场,删去熊友蕙、侯三姑一条线,选择熊友兰、苏戌娟一条线加以集中提炼,使之首尾贯穿,结构严谨。更重要的还在于该剧紧密联系自“肃反”运动以来的现实,借况钟在审查由审官过于执因主观判断而制造的熊、苏冤案中,出于“人命关天”的责任感,通过实地访查,终于捕获真凶,昭雪冤屈的剧情予以讽喻与批判,宣传坚持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与官僚主义作风的思想,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这才收到了轰动的效益。

《十五贯》的成功使昆剧这个剧种从“被压抑”中被解救了出来。《人民日报》“5.18”社论对此评论说:“我们看到的,是为数不少的现代过于执们的‘察言观色’和‘揣摩猜测’。他们只凭少数人的兴趣和口味……就信笔一挥,这一挥不打紧,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剧种在解放后就压了好几年。”这里所谓“历史悠久的剧种”显然就是指昆剧。(待续)

(作者系我校退休研究

四版之二.jpg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自度曲·除夕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