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交流

在万年上山感受文物修复之不易

出处:宣传部  文字:王新  编辑:管理员  时间:2021-11-30
字体:放大 缩小

前段时间,因上山遗址博物馆的文物藏品要参加在国家博物馆举行的上山文化考古特展,其中部分彩陶器需要进行紧急修复与保养,我校接上山遗址博物馆邀请,文化管理系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朱伟洁老师带领我们奔赴浦江,进行文物修复工作。

这是我第一次参与文物修复工作,完全是全新的体验与感受。平时自己参观博物馆,与馆藏文物永远有一墙之隔,那冰冷的橱窗,仿佛将我和它的联系隔断。而这次文物修复工作中,当我从博物馆橱窗中小心翼翼地把那历经万年时光的文物抱出来的时候,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文物的温度——一眼万年,仿佛自己置身在万年前,与先民们在一起劳作对话,一起生火做饭。或许在那万年前,也有一位先祖和我在同一个地点,在一起研磨着红石头,给陶器上色。

这次文物修复工作,我更多的还只是打打下手。比如在文物修复工作前进行文物摄影,对文物建档记录;在老师及学长进行修复的过程中,帮他们扶持文物,准备修复材料;在修复时候需要草木灰材料,老师安排我到户外去寻找……诸如此类。

这次修复的彩陶器大部分以红陶为主,在寻找草灰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与这类陶器颜色相近的红石头,我思考着用这类材料进行修复会不会更合适,于是便将这些石头研磨成粉制成修复材料,用于之后的修复工作中,最后证明这类石粉的作用不亚于草木灰,甚至比草木灰更加好用。这让我很开心,说明我虽然资历尚浅,但也能为团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们的临时修复工作室并没有拉上窗帘,参观上山遗址博物馆的一些游客也能看到我们修复的过程。当我在户外寻找草木灰,研磨石粉时,有些游客并不了解我们在做些什么,他们还以为我们只是在里面对文物进行研究。可能文物修复工作在社会上并不“知名”,还没能被大多人熟知,但我相信通过一批又一批与我们一样的文物修复工作者的坚持,一定能让全社会的人了解并理解文物修复这个职业,知道它的重要性。

时间在文物面前好像流逝得更加飞快,陶片的拼接,石膏的填补与打磨,以及文物最后的上色,一些看似简单的工作,但真操作的时候才发现是如此的困难,因为此时面对的是文物,每一个步骤都关键,每一个动作都需正确连贯。我校师生一行七人,各司其职,从中午到晚上,一共修复与保养文物6件,专业、严谨、高效地完成了该期工作,得到了馆方的高度认可。

这次文物修复工作让我懂得了文物修复工作的不易,也让我了解到了自身的不足,让我明白自己应当把基本功打得更牢更坚实。文物修复之路,道阻且长,但这也更加坚定了我成为文物修复工作者的决心。

               (作者系文化管理系2020文物修复班学生)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广场舞有感下一篇: